夫妻俩靠回收废品送儿子去德国留学读博士
朱家谷很热情,急匆匆地从房里搬出了一大袋西瓜籽,用夹生的衡阳话喊:“这是正宗的江西瓜子,煮的,不是炒的,一般吃不到的。”然后一次又一次劝我们多吃。他明朗的笑容从嘴角荡漾到眼角,让人觉得温暖。妻子从花花绿绿的“塑料山”下走出来,揉搓双手,含着腼腆的笑容,忙着收拾东西欢迎我们。
12月26日下午,在衡阳电厂的一栋老厂房里,我们一行三人的突然造访,并没有让主人家朱师傅两口子觉得唐突,他们反而像见了老朋友般热情,请抽烟,吃瓜籽,还拿出自家晒的红薯片。
夫妻俩今年53岁了,2004年元月丈夫朱家谷租下衡阳电厂的一栋厂房,成立了一家废旧塑料加工厂,并把妻子刘建英接来衡阳,共同生活,打拼梦想。
朱师傅到衡阳已有18年,妻子到明年元月也有10年了;人生很宝贵的十几年都在衡阳度过了。
进入厂房的一刹那,你一定会吃惊:花花绿绿的塑料瓶,大大小小,正对着大门,堆得有四五米高。“瓶子山”周围整齐地码放着一袋一袋鼓鼓的东西。“这是粉碎后的塑料,要发往韶关的,塑料瓶卖衡阳本地,其他的加工后发韶关”朱师傅热情地介绍,不仅是塑料品,还有他的生活。
“平均一天收300斤塑料,大约有7000个塑料瓶,多的时候一天要收10000多个;一年要收20吨塑料瓶,大约900000个塑料瓶,10年有九百万个塑料瓶,每年还有其他塑料品20多吨……”收废品的过程中,朱师傅感觉出衡阳的变化:“火车站、湘江风光带、小区硬化、华新等都在发生变化,越变越好看了。”即使在收废品细节上,朱师傅也感觉出衡阳的变化,“2008年起,饮料瓶、水瓶明显增多”。他认为这表明衡阳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。
然而,回收塑料的生活是辛苦的,收购分类加工清洗装包运输,每一道工序都费时费力,需要自己亲力亲为。朱师傅每天天亮就骑着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,今年才把人力三轮车换成电动三轮车。刘阿姨则在家分拣塑料,清洗塑料,刮塑料膜。再看看这栋破旧的厂房,16个大窗户呼呼地吹着风,微弱的阳光从碗口大的房顶破洞里射进厂房,这即是他们的“生产车间”也是他们的“家”。
“好苦好累的。”刘阿姨重复了几次这句话,但每次说完都会笑,并看着丈夫。朱师傅会说:“苦也是福,先苦后甜,苦尽甘来,我们是农村人,什么都不怕,不怕苦,不怕累,靠自己双手一定可以创造好生活。”对他们来说,生活并不轻松,但更多的是希望,特别是孩子们长大成人,比自己有了更好的出路他们靠着收集一个一个的瓶子,送两个儿子完成大学学业,其中一个还是博士生,留学 (微博) 德国。
“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,生活会好起来的。”交谈中,夫妻俩满满的乐观态度深深感染着我。
采访末,朱师傅要求记者一定写“感谢党,感谢改革开放”。这种朴实无华的情操,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,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,这些最真实的情感,让人有措不及防的感动和温暖。
在回来的途中,同行的陈俊林老师有感而发,他说:“这是最真实的生活。什么是成功呢?很多人的定义不同,可能是金钱可能是名望,但朱师傅两口子用双手创造幸福,培育后代,夫妻和睦,乐观知足充满希望,他们也是成功的,值得尊重。”
12月26日下午,在衡阳电厂的一栋老厂房里,我们一行三人的突然造访,并没有让主人家朱师傅两口子觉得唐突,他们反而像见了老朋友般热情,请抽烟,吃瓜籽,还拿出自家晒的红薯片。
夫妻俩今年53岁了,2004年元月丈夫朱家谷租下衡阳电厂的一栋厂房,成立了一家废旧塑料加工厂,并把妻子刘建英接来衡阳,共同生活,打拼梦想。
朱师傅到衡阳已有18年,妻子到明年元月也有10年了;人生很宝贵的十几年都在衡阳度过了。
进入厂房的一刹那,你一定会吃惊:花花绿绿的塑料瓶,大大小小,正对着大门,堆得有四五米高。“瓶子山”周围整齐地码放着一袋一袋鼓鼓的东西。“这是粉碎后的塑料,要发往韶关的,塑料瓶卖衡阳本地,其他的加工后发韶关”朱师傅热情地介绍,不仅是塑料品,还有他的生活。
“平均一天收300斤塑料,大约有7000个塑料瓶,多的时候一天要收10000多个;一年要收20吨塑料瓶,大约900000个塑料瓶,10年有九百万个塑料瓶,每年还有其他塑料品20多吨……”收废品的过程中,朱师傅感觉出衡阳的变化:“火车站、湘江风光带、小区硬化、华新等都在发生变化,越变越好看了。”即使在收废品细节上,朱师傅也感觉出衡阳的变化,“2008年起,饮料瓶、水瓶明显增多”。他认为这表明衡阳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。
然而,回收塑料的生活是辛苦的,收购分类加工清洗装包运输,每一道工序都费时费力,需要自己亲力亲为。朱师傅每天天亮就骑着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,今年才把人力三轮车换成电动三轮车。刘阿姨则在家分拣塑料,清洗塑料,刮塑料膜。再看看这栋破旧的厂房,16个大窗户呼呼地吹着风,微弱的阳光从碗口大的房顶破洞里射进厂房,这即是他们的“生产车间”也是他们的“家”。
“好苦好累的。”刘阿姨重复了几次这句话,但每次说完都会笑,并看着丈夫。朱师傅会说:“苦也是福,先苦后甜,苦尽甘来,我们是农村人,什么都不怕,不怕苦,不怕累,靠自己双手一定可以创造好生活。”对他们来说,生活并不轻松,但更多的是希望,特别是孩子们长大成人,比自己有了更好的出路他们靠着收集一个一个的瓶子,送两个儿子完成大学学业,其中一个还是博士生,留学 (微博) 德国。
“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,生活会好起来的。”交谈中,夫妻俩满满的乐观态度深深感染着我。
采访末,朱师傅要求记者一定写“感谢党,感谢改革开放”。这种朴实无华的情操,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,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,这些最真实的情感,让人有措不及防的感动和温暖。
在回来的途中,同行的陈俊林老师有感而发,他说:“这是最真实的生活。什么是成功呢?很多人的定义不同,可能是金钱可能是名望,但朱师傅两口子用双手创造幸福,培育后代,夫妻和睦,乐观知足充满希望,他们也是成功的,值得尊重。”
下一篇:废品回收行业问题真不少